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栏目导航
新闻资讯
籍贯是什么意思(籍贯的真正含义)

时间:2022-06-02 08:25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籍贯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原则上一般从父,个别特殊情况从母系的,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公民籍贯应填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如祖父过世,则填写祖父过世时户口所在地;如祖父未落常住户口,填应落常住户口的地方。
 
  籍贯的含义
 
  籍贯是指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爷爷)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填写籍贯时,具体到县(市)即可,公民登记籍贯后不得随意改动。
 
  举个例子,张三是湖南岳阳人,目前定居在广东深圳。他父亲长期生活在湖南岳阳并落户,爷爷是湖北荆州人,而他的老婆是土生土长的广东阳江人,他和他老婆婚后生下一个孩子。让他非常疑惑的是,他孩子的籍贯到底该怎么填呢?湖北荆州?湖南岳阳?广东阳江?抑或是广东深圳?
 
  有这个疑惑其实并不奇怪,主要原因还在于现在年轻人对于“籍贯”的定义实际上是比较模糊的。根据上面籍贯这个定义就非常明确和精准了,根据这个条款解释,我们就能很清楚的进行籍贯的界定了。因此,我们回到前文所举的那个“张三”的例子,张三这种情况,张三的籍贯就是湖北荆州,而张三的孩子的籍贯就是湖南岳阳了。
 
  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详细指的是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籍贯一般从父系,个别从母系的;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地域划分。
 
  在现代,籍贯指的是一个人出生时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本上的“籍贯”一栏就是这个意思。然而在古代,籍是籍,贯是贯,“籍”指的是役籍,即一个人从事的职业,分别有民、军、商、匠、儒、医、盐、乐、役等籍别。古代的“贯”与现在的“籍贯”差不多,指的是一个人的祖辈居住地或出生地。从清代开始,乡贯和役籍开始合并,久而久之,“贯”与“籍”就很难分开了。
 
  不过,在特定场合“役籍”一词仍在使用,比如“党籍”、“军籍”、“学籍”。
 
  《说文》这样定义:“籍,簿书也。”古书以竹简制成,故从“竹”。本义来讲,是登记册或登记簿的意思。在《左传·成公二年》中提到“非礼也勿籍”,以及诸葛亮在《论游户自实》中曾言“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其中的意思皆取自“籍”的本意。从古代对这一字的实际使用偏好来看,“籍”的意思有了更进一步的明确,即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
 
  而说到“贯”字,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电视剧中常常出现的形容铜钱的单位,是其本意——“贯,钱贝之贯。”从字形本身可以看出来,“贝”代表的是钱,整个字的象形就是把钱串起来,称为“贯”。因此,在后来的使用中,“贯”字便渐渐引申出了“联络串联”之意。
 
  结合上述的“籍”和“贯”的字意解析,我们可以较为清晰的知道“籍贯”的字面涵义,即将有隶属关系的人或物串起来登记在簿册上。由于历史上用籍贯形容物的从属关系的用法不多,多见于人的家族脉络登记,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延伸,便有了今天的词义。在《魏书·食货志》中用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此处的“籍贯”所表达的还多是古义。而到了《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中所写:“正德年间,有个举人,姓杨名延和,表字元礼,原是四川成都府籍贯。”以及杨沫在《乡思的朝和暮》中所述:“多少年来每当有人问到我的籍贯时,我总是这样自豪地告诉对方。”之时,便已经逐渐被引申到了祖籍地的意思了。